参展热线

电话:0579-85415333

客服热线

电话:0579-85415444

广告服务

电话:0579-85415525

酒店预订

电话:0579-85415888

展品寄存

电话:0579-85415568

本地要闻

历代楹联,彰显“义乌印记”魅力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文交会 发布时间:2016-03-09 收藏】 【打印】 【关闭
  新春佳节,人们踏春赏景,走亲观戏,常会欣赏祠堂、牌楼、戏台、庙宇等建筑上的楹联。这些带有“义乌印记”的楹联,大都是义乌人撰写,或外埠人创作与义乌人物、事件相关的内容,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显得弥足珍贵。
  2月27日上午,记者前往省级文明村——— 城西街道吴坎头村文化礼堂,只见这里留存的楹联不少,像“伦理莫如忠孝,纲常无外祖宗”、“亲睦须知敦敬,效友宜读君陈”等柱联,文辞至善至美,读来如沐春风,让人浸润于先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中,深感义乌传统文化的滋养之功。
  义乌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两千多年间,文人诗家及游宦、行旅之客感于义乌山水美景、风土人情,欲表彰人物风采功业,多留有笔墨文字,或诗文、或曲赋、或楹联,集中表现于义乌之景物与义乌之人两个方面,留有深深的“义乌印记”。
  吟咏义乌山水景物的楹联作品较多,就水而言,绣湖历来备受赞赏。清代一黄姓县令写的绣湖花坞岛花鸟亭柱联撩人诗思:“稠山绣水有如许,明月清风相与期。”义乌官立高等小学堂(县绣湖小学)首任校长陈都,在特定时期撰写的绣湖书院联对仗工整,别具一格:“湖水何清,洗我国耻;桐叶易落,警尔辈心。”
  义乌多山,亦多宝刹庙宇,其中以双林寺最为著名,寺依云黄山而建,规模宏大,历代名僧辈出。以下即是一首写双林美景和名僧的楹联(作者为贯休):“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义乌历代楹联,类别众多,内容广泛,一般分楼台居室、格言题赠、宗祠宗谱、巧对妙联等,很多作品未署名,或有署名者也难查年代身份,散落于经史卷帙之外,幸被有志挖掘整理者采撷。
  与傅大士弘法普度众生得人崇敬不同,骆宾王、宗泽一直以忠君爱国的英雄气概感召世人,因而这方面的楹联作品以纪念缅怀类的墓联居多,如:“才令女主怜,叹世间男子无心,不若妇人有眼;忠使懦夫奋,问当日江山安属,何如尺檄可传。”(《骆宾王墓联》之一,作者:张国维)“笔传青史,一檄千秋著;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南通骆宾王墓联》,作者:佚名)“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镇江宗泽墓联》之一,作者:易君左)
  张国维等人的楹联赞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正气;易君左的楹联则生动刻画出宗泽为国鞠躬尽瘁、忠义至死不渝的可贵精神。这些作品,也在更广泛意义上暗示义乌自古有忠义志士,千载传承不息。
  义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名垂青史的意义并不是仅仅完成历史叙述,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并给予后人以种种感召和启示。如,宋代著述颇丰、追寻“忠义”的兵部郎中喻良能,宋代博学刚直、不避权贵的政治家和理学家徐侨,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史学家黄溍,元末明初才气恢弘、与宋濂同修《元史》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王袆,明代力主抗倭、清廉勤政的儒将吴百朋,清代爱国忧民、精通经史的朱一新,以及集“义乌精神”于一身的现代大家冯雪峰、吴晗、陈望道等等,除文华辞章以外,或耿介、或孝义、或气节不群、或坚韧不磨,或竭诚报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山川之美,人物亦秀。从目前挖掘整理的义乌历代楹联情况来看,朱一新可谓是义乌历史上的楹联大家,他的楹联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严谨,文辞优美,集中体现了清朝对联潇洒大气的特点,至今流散在民间的楹联真迹也不少。在他去世后,社会各界为他撰写的挽联极多,目前发现的有60余副。其中,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撰写的《挽朱一新联》情深意切:“永嘉先正,尚有典型,惜徒闻柏府清霜,长留直笔;鹅湖异同,近将合并,最惊艳莲韬明月,忽碎寒潮。”
  在明代战争史中,“义乌兵”是一个屡次被提及的群体。“义乌兵”之善战不仅带兵将领赞誉有加,文人墨客也有称颂的楹联之作:“南浙显威,赫赫功归蓬莱将;东瀛丧胆,巍巍胜属义乌兵。”这首《题义乌兵联》,被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戚继光志》收录。
  据悉,宋元明清间,我市楹联兴盛,文学大家的作品不可谓不多。可惜的是,由于大量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故历代遗存的实物楹联十分稀少。虽近些年许多古建筑受到政府和民众的保护,但作为文化遗产的楹联,大多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之中了。
  “义乌从来就不是缺乏文化底蕴的地方,也许缺少的是深深的挖掘和细细的体味。”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认为,历史是无法割断的,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义乌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需要作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据了解,楼立剑与人合作花费三年时间整理编撰的《义乌历代楹联选》已出版,受到各界关注。楼立剑说,“义乌印记”的魅力无所不在,需要挖掘的东西还很多。他在继续收集义乌历代楹联遗存的同时,注意到表现义乌各村落风土人情的历代“八景诗”,不仅体量大,而且内容广,艺术性强,是义乌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遗产。他表示,将再花两三年时间,编撰一本《义乌村景诗选注》,为“义乌印记”的魅力增光添彩。(转自《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