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要闻
《义乌印记》,展现本土深厚文化底蕴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文交会
发布时间:2015-11-24
【收藏】 【打印】 【关闭】
“一泓碧水嵌稠州,树影琼楼翠欲流。古塔巍然灵气永,风光独占义阳楼。”“首译宣言始义乌,春风化雨卧龙苏。五千年史输八国,九万里鹏骧一湖。民主开基寰宇统,共和指路古今殊。柴门此去情真处,可敬先生杯酒无。”11月8日下午,一首首散发着泥土芳香、讴歌时代的诗词,一副副展现本土深厚文化底蕴的楹联作品,带着《义乌印记》的浓浓书香,在宾王中学体育馆报告厅飘逸弥漫,深深打动着前来参加该书首发式的来宾和诗词楹联爱好者。
“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别有风怀忘不得,夕阳红树照乌伤。”骆宾王、宗泽,是义乌的印记;夕阳红树,也是义乌的印记;郁达夫的诗同样成了不可磨灭的义乌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义乌人,创造了多少世人瞩目的奇迹,塑造了无数具有鲜明“义乌印记”的文化精神。为此,市诗词楹联学会积极响应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于今年5月起启动了“义乌印记”寻访活动,组织会员和市内外诗词楹联爱好者,深入义乌各地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义乌自然景观、人文精神、文化古迹和文化名人的作品,共计1100多首(副)。
这些作品从体裁上看,诗词联赋各体兼备。从主题上看,涉及到义乌的自然风光、新农村建设、历史人物、文化遗存、乡风民俗,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义乌市场建设的历程多个方面,集中讴歌了义乌2000年历史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风格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在作品征集过程中,一些外省市的作者也参与其中。
“都连六八九,县介义诸阳。雾罩北山顶,云遮大畈庄。金萧成立地,独大凯旋乡。胜地重瞻仰,深思感慨长。”今年87岁的老作者楼森,用一首《重游大畈》抒发了对革命老区的深切怀念之情。
楼森是苏溪镇殿下村人,系解放初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本次“义乌印记”寻访活动中,他不顾年老体迈,览山水、访故地,共写出了《重游楂林》、《赞义乌经济开发区》等12首诗词联赋。他说,自己熟悉义乌的山山水水,希望通过这次寻访活动,用绵薄之力,讴歌“信义商城、书香商城、万国商城”,助推义乌的文化建设。
来自湖南的佘必武、广东的彭志密两位诗词爱好者,通过媒体得知“义乌印记”征文启事后,不约而同地写了歌颂义乌的长赋———《义乌赋》和《美丽义乌赋》。两位作者虽然没有到过义乌,但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义乌的历史十分了解,对义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谙熟于心,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义乌这座城市的仰慕之情。
“卜宅自深幽,看竹抱松环,东来山色疑排闼;传家唯道德,喜兰芳桂馥,南去溪声欲化龙。”“白溪环绕古村郭,四面茶香竹涌波。忠孝传家龙气阔,诗书润沐栋梁多。”在众多作品中,一些描写农村文化礼堂的作品尤其令人瞩目。市诗词楹联学会在积极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文化礼堂撰写楹联的同时,也多次组织到农村文化礼堂采风,创作了大量反映文化礼堂建设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为农村文化礼堂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据了解,由市文广新局和市诗词楹联学会主办的“义乌印记”寻访活动,历时5个月。广大作者深入现场,善于发掘,潜心创作出众多具有鲜明义乌印记的诗词作品。主办方严格把握格律诗词的特征,从1100多件作品中遴选出500多件作品,编辑成此书。业内人士称,“《义乌印记》主题鲜明,思想健康,作品的整体水平较高,进一步挖掘和展现了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当日,来自义乌中学、义乌三中、宾王中学、宾王小学的代表,在《义乌印记》首发式上接受了赠书。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表示,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义乌印记”寻访活动,拓展寻访范围、突出寻访主题,敏于思考,迈开双腿,为义乌的文化精神鼓与呼,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诗词联赋作品,奉献于这个时代。(转自《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