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界,人们将那些名画原作或者模仿名作风格的作品称为"行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画出口国,国内主要的行画生产和销售市场分布在广东大芬村、浙江义乌、山东青岛、福建厦门和莆田等几个地区。
像买菜一样买画
走进义乌一家典型的行画批发店,一定会让"行"外人惊讶,在这里,油画没有装框,它们一摞20到100张被整齐地码放在地上,几百平米的库房里,地面摆满了一堆堆的画。来自不同地方的客商在其间穿行、翻看,看到中意的就抽出来扔到一边,热情的店主会过来帮忙收拾起来。挑选结束后开始计算价格,那些画价格低得不可思议,一幅梵高的《向日葵》仿品不过几十元人民币,质量相对好些的所谓"原创作品"也只要几百元。谈好价钱并付款后,店主会把选好的油画打成一捆,按照客商要求发往全球。在义乌,画店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商,每天的营业额少则一两千,多则十几万。
在流水线上作画
在广东和福建的行画生产基地,到处都是画画的人,但没有人自称画家,级别高的称为画师,初级的称为画工。无论是美术学院毕业还是小学毕业,都只能是价格低廉的"艺术品"机。行画的制作过程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体力劳动。在几百平米的厂房内,堆满了颜料和画布,画布用图钉直接钉在墙上,每个画工面对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画布,按照固定的程序在画布上涂抹颜料,各人负责画面的一些部分,几名画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一些造型要求高的画,一般是由较高级别的画师完成,当问及一个画工为什么要那样用色时,得到的回答是:"师傅教的。"有的干脆在事先印好图片的画布上着色。
引起国外关注
只要下订单,根据价格选择不同水平的画师,客户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作品。陈逸飞、陈丹青、艾轩等写实名家的作品都是随处可见,这里,艺术家的作品被大量克隆。这不仅影响中国艺术家,对欧美及世界各地的画家、画廊甚至艺术业也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许多艺术组织已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着手调查一系列中国油画是否触犯了美国的相关著作权法律。
有村里人曾经在与美国某著名画廊谈话时炫耀《蒙娜丽莎》的超强能力,并自诩是中国美术产业的代表。当行画以中国油画的身份出现在全球市场,中国艺术家的面貌被曲解,国外一家媒体在描述中国艺术家时写道:"在中国,只有少数艺术家如陈逸飞、赵无极、吴冠中等的作品可以在欧美卖到每幅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的好价钱,大多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单价都在每幅500美元甚至更少,许多中国画家的创作来源只是那些明信片或者是来自因特网的图片。"
进入艺术市场
行画主要满足室内装潢的需要,但也有少部分流入收藏市场。义乌某画店的王先生(化名)曾到上海,发现一家画廊所展示的所谓意大利原创作品竟是他们生产的,于是和画廊老板谈起来,原来那些作品确实是画廊从意大利以200到1000美金的价格购回的。画廊老板看到王先生带来的几幅画,非常吃惊,全部买下并请他不要声张。事后,王先生说,可能这辈子都不敢在国外买画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些行画被当作原创作品高价出售,甚至进入拍卖市场。此外,王先生还透露,一些小有名气的画家也会向他下订单,请画师临摹自己的作品,然后签名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