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热线

电话:0579-85415333

客服热线

电话:0579-85415444

广告服务

电话:0579-85415525

酒店预订

电话:0579-85415888

展品寄存

电话:0579-85415568

本地要闻

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文交会 发布时间:2015-01-30 收藏】 【打印】 【关闭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视察义乌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义乌实际,就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李克强总理视察义乌时,要求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鲜明义乌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情怀。省委先后作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战略部署,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精神文化生活;出台文化建设有关决定,对文化建设作出总体安排。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面对新常态和转型要求,义乌已经到了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期和节骨眼。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文化来凝心聚力,激发创业激情,引领转型发展。

  (三)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是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客观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内涵、文明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保持竞争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义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百善孝为先”、“孝乃天道、义行天下”的孝义文化,是义乌人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原则。摇着“拨浪鼓”,走南闯北、“鸡毛换糖”的创业文化,是义乌人安家立身之本。“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客人是条龙,不来要受穷”的开放文化,吸引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造就了义乌独特的魅力。新时期的义乌,必须大力弘扬这些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任务和使命,是党的宗旨观的集中体现。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对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文化精品创作不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完善、市民整体文明素养不协调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二、正确把握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文化印记、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事业繁荣、文明素养提升、文化阵地巩固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八大工程,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共同构筑,打造信义商城、书香商城、万国商城,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二)具体目标

  1.信义商城。旨在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孝义文化和“义利并举”的商业精神,打响“重承诺、讲诚信,重信义、讲互利”的义乌商文化品牌;全面加强政府、市场、企业、公民个人诚信建设,树立“诚信义乌”形象。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诚信体系框架与运行机制,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书香商城。旨在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健全文化服务体系,让书卷气、书香味飘满全城。力争到2017年,建成中国商贸博物馆、历史文化走廊、文化街区、文化古镇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项目,投入使用美术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使整座城市既有江南城市的秀美,又有历史古城的底蕴。

  3.万国商城。旨在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新老义乌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最大限度集聚世界各地优质商品、商人和优秀文化。力争到2017年,基本建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高地,构筑丝绸之路贸易大通道,境内外客商在义乌和谐共处、互利共赢,万国文化竞相争辉。

  ( 三)基本原则

  ——— 坚持正确导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 坚持地方特色。文化因其个性而富有价值和生命力。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独特魅力,打响品牌、凝聚人心。

  ——— 坚持虚实结合。文化内化于心是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外化于形是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文化建设,既要加强文化宣传,解决思想问题,更要强化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繁荣。

  ——— 坚持面向大众。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尊重群众的文化创造,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 坚持长抓不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需要多年积累和沉淀,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无论在思想重视还是政策支持上都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三、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一)开展文化研究。加强与国内外专业机构、科研团队的合作,系统研究义乌历史文化,持续编纂《义乌丛书》,形成一批有一定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加强对“拨浪鼓”文化、“鸡毛换糖”精神等传统商业文化的研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让义乌“商文化”成为现代商业文明的典范。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深度挖掘近代文化名人事迹,书写红色义乌新篇章。加强对多元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等新课题的研究,抢占文化新高地。尽快编制义乌文化发展纲要,引领义乌文化发展。

  (二)凝聚精神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思想观念,以健康文化占领文化主阵地。大力弘扬信义文化,深入推进“我诚信,我吉祥”工程,擦亮“诚信义乌”金字招牌。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激励新时期每一位义乌人,继续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引导“富二代”向“创二代”转变。大力弘扬开放文化,接纳、包容中外客商,让他们认同义乌、扎根义乌。

  ( 三)塑造城市形象。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打响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整体包装和设计城市标志、城市宣传语和城市宣传片,全面、准确、形象地展示义乌风采。积极创作反映义乌题材的影视剧等文艺精品,组织开展“骆宾王诗歌大奖赛”等全国性活动,提升义乌影响力。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城市文化和转型发展的成果。积极争取举办各类国际展会和重大活动,向世界推销义乌。

  四、大力实施文化印记工程

  (一)推动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加强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承载城市独有记忆。加快建设中国商贸博物馆、文化古镇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充分发挥义乌江和江滨绿廊的生态优势,建设历史文化走廊。加快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在入城口、城市广场、公园等适宜的空间建设能体现义乌人文特征的雕塑,通过举办国际性雕塑大赛、设立艺术创作基地等方式,创作出精美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加快推进城市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打造义乌特有的商业大街和城市老街。加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公园设施,新建或改建一批体现义乌地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公园。

  (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桥头上山文化、吴越文化、颜乌孝文化、双林禅文化、丹溪养生文化、义乌兵文化等传统文化,加快历史名人馆、特色民间博物馆等建设,充分展示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实施古建筑抢修保护行动计划,构建完善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体系,用3年时间对100处残损严重的濒危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修缮。大力培育佛堂倍磊等一批有历史记忆、记得住乡愁的特色镇(街)、村(居)。加强道情、红糖制作技艺、婺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大力实施国际文化交流工程

  (一)融合汇聚万国文化。充分发挥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外商集聚的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把丝路新区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核心区、国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高端生活社区、国际论坛举办地和国际购物旅游目的地。突出进口贸易和休闲旅游,打造融国际商品采购、旅游观光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世界风情园。

  (二)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加快构建丝绸之路贸易大通道,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尽早实现铁路口岸开放,争取开通义乌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和东南亚、中东地区等更多国际航线。积极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国际电子商务大会等国际会议、论坛,打造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争取举办国际性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文艺团体来义乌交流、演出和比赛。深入实施义乌文艺精品“走出去”工程,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间的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提升城市亲和力。

  (三)优化国际文化环境。完善国际配套设施,推进城市国际化,营造一流的国际商务、生活和人文环境。大力引进金融、法律、翻译、咨询等高端服务机构,在公共服务窗口推广多语服务,完善双语标识。支持引进国际学校,提升医院国际化水平,探索设立国际社区。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

  六、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升级工程

  (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科创新区和科技创业园、义乌创意园、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设计产业,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创新设计之都”。学习借鉴上海、杭州创意园建设模式,加快文化创意风情小镇建设,积极利用老厂房发展创意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韩国、台湾等知名文创企业,加快规划建设义台文化创意中心。实施青年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动漫版权交易、文化衍生品开发等项目,打造1-2个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一批旅游精品区块,打响购物旅游、主题度假等品牌,使义乌真正成为国际特色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大佛堂古镇开发力度,加快古镇旅游区、双林文化园等核心区块开发建设,打响“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品牌。加快建设休闲体验式旅游购物功能区,打造集商品展示、工艺制作、风味小吃、文化表演、异国风情展示为一体的旅游购物天堂。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积极实施未来城、望道时光、勒芒小镇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有序发展休闲娱乐服务业,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表演团队、演艺公司和电影院线。

  (三)培育壮大文化用品制造业。加快推动文化用品、印刷、框画、十字绣等行业发展,积极依托品牌、标准、专利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力争到2017年打造2家以上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对外文化贸易改革试点。完善市场化办展机制,积极推动文交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交易盛会。谋划建设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中心,构建文化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鉴定、行业发布等产业服务体系。

  七、大力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

  (一)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构建全覆盖、高水平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文化广场(新文化馆)和镇街综合文化中心、村(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建设,形成20分钟文化服务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立民间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和民间图书馆等。注重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切实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稳步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市民文体活动需求。

  (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多样性。继续办好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节、丹溪养生节等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街头、公园、校园、机关、企业等文化,深化“送文化”、“种文化”、“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发挥文化团体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形成一批体现义乌特色、紧扣时代主题的婺剧、文学、书法、美术、演艺、摄影、民间艺术等文化精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为市民提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省教育现代化市。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优质教育品牌,积极创办高层次商贸类高校。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引导和鼓励城镇优质幼教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新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转化育人模式,促进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加快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强疾病预防保健和卫生知识普及力度,注重养生文化建设,引导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健康义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节活动,将传统习俗、文化和大众体育相结合,实现体育大众化、生活化,力争到2017年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比例提升到45%以上。积极承办好国际电子竞技大赛、义乌(国际)马拉松大赛及CBA联赛等赛事,培育引进自行车越野、赛车等运动,推动体育休闲运动发展。

  八、大力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

  ( 一)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新风。大力弘扬“最美”精神,开展“模范市民”和“文明新市民”评选活动等,增强市民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开展文明城市宣讲“七进”活动,大力普及国学、文明礼仪等知识,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廉政文化建设,打造清廉商城。加强人文关怀,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积极开展“义工之家”、“爱心公社”等志愿者服务,力争到2016年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8%以上,提升“义乌温度”。

  (二)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弘扬勤耕好学精神,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形成崇尚学、全民学、终身学的浓厚氛围。办好“商城大讲堂”、“干部大讲堂”等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农村(社区),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积极举办读书节、“书香家庭”评选、读书荐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公共阅报栏工程,加快图书馆分馆布点,启用24小时图书馆,开办24小时书店,让商城弥漫书香气息。

  (三)打造文明有序城市环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营造整洁、有序、畅通、优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美誉度。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争取2015年首轮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县级市前茅,力争到2017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美丽义乌建设,深入实施“五水共治”、治堵、治气、增绿等工程,力争2015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城市。

  九、大力实施文化阵地巩固工程

  (一)加快新兴媒体建设。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流动媒体等新兴媒体,加强微博、博客、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管理和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加强网络问政答政和政务微博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舆论引导。

  (二)提升传统媒体传播能力。依托传统媒体,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抢占话语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优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推进义乌商报与浙江在线合作创办中国义乌新闻网,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十、大力实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一)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着力点,开展义乌商报社、广电台的体制改革,提升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数字电视业务市场化,推进广电网络业务企业化运营。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推动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管理。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创新文化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新机制,真正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个人建立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创办私人博物馆、艺术品拍卖市场等。健全完善文化行业协会,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引导非营利性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序拓展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经营,形成多元投入、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

  (三)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品和要素的市场配置,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壮大书画古玩、文体用品、出版物、数码城等文化市场,培育引进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有序发展文化人才、信息、技术等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版权代理、知识产权评估、演艺经纪等文化中介行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严惩各类侵权行为。

  十一、切实强化文化建设的领导和保障

  (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一同推进落实。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编制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完善文化扶持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强化文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文化名家资助计划,扎实推进文艺家工作室和文化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覆盖理论、新闻、文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人才环境,实施文化精英集聚工程,汇聚一批社会公认的学术大家、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适应文化“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优秀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配强镇街文化站工作力量,建立和壮大农村( 社区)文化管理员、业余文保员等文化骨干队伍。

  (三)强化文化项目管理。积极推进文化建设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建设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对工作重点进行细化量化,提出具体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近期重点抓好“十个一”的研究和开发建设:即“一题一剧”( 义乌文化课题系列研究和义乌主题电视剧)、“一馆一院”( 中国商贸博物馆和义乌大剧院)、“一街一廊”( 文化街区和义乌江历史文化走廊)、“一特一产”( 万国文化和文创产业)、“一镇一村”( 文化古镇佛堂和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 四)营造文化建设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使全社会文化创造力竞相迸发。

  市委号召,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改革奋进、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引领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支撑!

                                                          中共义乌市委

                                                         2015年1月15日